做生意的大格局(认识世界很重要)

2019-12-06
王珊
782

纵观历史,可以见到,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如果是正确的,中国就会大踏步的前进,如果认识是错误的,将会一败涂地。

世界的格局大变化是从大航海开始的,大航海指的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,他的第一次航行仅乘了3艘船,率领87名船员。而比此时间早87年,中国明朝,就有了郑和下西洋,当时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,率领大小船舶200余艘,官兵27800余人,其中大型宝船62艘,最大者长44丈,宽18丈,设有九桅十二帆,此时,中国的海上力量是强大的。大家可以看南京的明朝造船厂遗址,很高超的造船技术,让人为之惊叹。但是,这个对外的沟通没有持续下去。关上了中国对世界的大门。

清朝,人们称为“康乾盛世”的时候,康熙也算是一个开明的皇帝,对外国的情况也进行了了解,小的时候,康熙“打摆子”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“天花”,就是吃了西药奎宁,治好了,所以,他对国外的事物还是接纳的,比如当时皇宫里曾经住了100多位传教士,康熙喝葡萄酒,也从国外购买3000多把洋枪,这些洋枪在平息准克尔叛乱时曾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可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开发。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一句话,叫做“有比较才有鉴别”,当时俄罗斯的皇帝是彼得大帝,他对国外的了解不局限于这种初步的了解,他到欧洲进行深入的了解,还曾经在法国当过木工,了解清楚后,回国开放边境口岸,互通有无,开创了一个彼得盛世。相比较来讲,康熙对国外的了解是不深入,不透彻的,因此,也就丧失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崛起的机会。

再比如乾隆皇帝时期,英国乔治三世时期,曾经委派首席外交官,带领200多人团队来到中国,递交国书,提出8点要求,综合起来2点,第一,在中国建立大使馆,同时,中国也在英国建立大使馆;第二,与中国通商贸易。而因为如何见得问题,双方争执不下,中方要求对方三拜九叩,英方认为,我们对自己的皇帝也就是单膝跪地,怎么到这里就三拜九叩呢,因此,不同意。后来大臣对乾隆皇帝撒了个谎,说外国人和中国人长得不太一样,腿不太会打弯,此事就算过去了,后来一直到鸦片战争,很多人还认为外国人的腿不会打弯。见了乾隆皇帝后,乾隆皇帝赐给大使两碟菜,一碗汤,大使带来的国书也没有递交上去,带来的热气球等东西也都没有看。再后来,大臣将国书交给乾隆,乾隆认为,我们中国,是东方的泱泱大国,物产丰富,要啥有啥,没有必要通商,就这样,大手一挥,又一个机会失去了。

是什么导致了中国有一部屈辱的近代史,为什么打败仗,为什么落后?一句话,“封闭导致落后”。当西方正在轰轰烈烈的大工业革命,我们还在认为只有我们最强,西方国家黯淡无光,这是对世界的认识不够,不正确,导致了被动挨打。

一直到新中国建立,真正的改革开放是邓小平主席的伟大决策,1978年,邓小平主席访问日本,参观了“尼桑”汽车制造厂,与中国长春一汽制造厂进行了对比,发现了当时日本的劳动生产率是中国的几十倍,邓小平主席感慨“我现在才认识了什么是现代化”,于是回来之后,才有了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,确定了沿海城市的改革试验区,让“一部分人先富起来”,1992年,邓小平南巡讲话前,苏联解体,欧洲动荡,如果以阶级斗争的思维,那就是肯定有敌人在搞破坏,我们要把门先关好,防止敌人的入侵,然而,邓小平主席说“胆子要再大些,步子要再快些”,30多年的改革开放,中国的财富得到快速的增长,GDP由3000亿成长为103800多亿,这是对世界正确认识的结果。

因此,未来的30-50年,中国的发展大趋势将是和平与发展,维护中国的利益,那就是保持发展的势头。


来源:国兴绿保
写下您的评论吧